被譽雷達殺手的先進導彈,中俄大量裝備,居然被美軍光明正大獲得

作者:尤裏今天不複仇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現代戰爭中,奪取製空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利用電子戰手段和反輻射(反雷達)導彈,進行防空壓製(SEAD)作戰,是大國空軍非常重要的作戰任務。
在這方麵,美軍自越戰時就持續進行代號為“野鼬鼠”的作戰任務,而代號為鷹擊-91的國產反輻射導彈服役,讓我國空海軍也具備類似能力,但你知道嗎,美軍居然獲得過鷹擊-91的原型Kh-31的實物,而且不是中情局從特殊渠道弄來的,是俄羅斯主動提供的。
圖片:隨蘇-30引進的Kh-31
鷹擊-91是一種使用整體式衝壓發動機的超音速空對地反輻射導彈。它實際上是俄羅斯的Kh-31(北約叫AS-17“氪”)反輻射/反艦導彈的仿製品,2000年隨著蘇-30MKK引進,我國空軍也同步引進了Kh-31A反艦導彈和Kh-31P反輻射導彈,對其性能很認可,隨後“瞪一眼就懷孕”的國內科研部門進行了研仿。
圖片:掛載鷹擊-91的飛豹
由於都是“星辰”設計局的產品,Kh-31整體氣動布局相當於著名的P-270“白蛉”/SS-N-22“日炙”的縮小版,不過比起重量近4噸的“白蛉”,Kh-31體積非常緊湊,4個進氣道後部是整體式固體火箭助推器,將導彈加速至2馬赫後,使用航空煤油的液體衝壓發動機開始工作,最高飛行速度可達3.5馬赫。
圖片:空天獵中鷹擊-91是主角
Kh-31長隻有5米左右,重量隻有610公斤,因此包括米格-29這種輕型戰鬥機都能帶好幾枚,射程為90-110公裏,戰鬥部約90公斤,Kh-31P反輻射型采用的L-111E導引頭帶寬很高,具備探測絕大多數北約雷達,甚至包括愛國者的MPQ-53相控陣火控雷達的探測能力,比起美國同期的“哈姆”導彈,Kh-31P性能不俗,這也是我國對其進行研仿的重要原因。
圖片:Kh-31P的導引頭特寫
Kh-31在1988年才進入蘇軍服役,但產量還沒上來蘇聯就解體了。獨立後的俄羅斯經濟非常困難,再加上當時美國放鬆了對俄羅斯的遏製,美俄之間的國防高技術合作是比較多的,比較典型的是利用圖-144LL測試下一代超音速客機和美國宇宙神3/5運載火箭所用的俄製RD-180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而缺乏超音速靶彈的美國海軍,以麥道公司牽頭,在1995年開始和俄羅斯“星辰”設計局接觸。
圖片:RD180是美俄蜜月期的見證
衝壓發動機驅動的Kh-31和P-270“白蛉”在當時絕對是俄羅斯在飛航式反艦/反輻射導彈領域壓箱底的先進技術,但美國的資金實在太誘人,俄國工程師要工作、要吃飯,很快,“星辰”設計局把拆掉了導引頭的一批Kh-31運到了美國,麥道公司讓它搖身一變,變成MA-31超音速靶彈,用於模擬超音速反艦導彈,主要用於測試當時最新的“拉姆”艦載反導導彈。
圖片:MA-31
1997年,波音收購了麥道後,繼續在MA-31項目上和俄羅斯人合作。MA-31當時給F-4“鬼怪II”戰鬥機攜帶,進行了多次測試,對“拉姆”導彈為核心的美國海軍艦艇自防禦係統(SSDS)的研發,起到了非常逼真的“陪練”效果,當然,美國海軍也摸清了Kh-31和“白蛉”導彈的主要優劣點。
圖片:俄羅斯提供的原裝產品
1999年開始,波音嚐試在本國利用俄羅斯提供的關鍵技術生產MA-31,獲得了34枚生產合同,但最終卻隻生產了18枚就停止了,原因在於2000年後美俄關係變得不那麼好了,俄杜馬否決了“星辰”設計局繼續向波音出口MA-31關鍵組件,MA-31後來還在F-16等美軍主力戰機上進行了測試,直到2007年,最後一枚MA-31被消耗掉。
圖片:F-4投射MA-31
而在MA-31合作期間,美國也推動了自己的衝壓式發動機超音速靶彈的研發,這就是軌道科學公司的GQM-163“土狼”,這種長長的導彈尾部是“標準SM-2ER”的助推器,采用了不同於Kh-31的固體衝壓發動機,射程不如MA-31,隻有84公裏,但模擬效果顯然更好一些,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美國死黨都買了“土狼”靶彈,有傳聞,南波灣吹上天的“熊三”,衝壓發動機技術和“土狼”有淵源。
圖片:發射中的“土狼”
因此,對於鷹擊-91、鷹擊-12這種衝壓式發動機的超音速反艦/反雷達導彈,美國並不陌生,他們後來堅持以“JASSM-ER”隱形高亞音速空地導彈發展LRASM隱形空對艦導彈,直接為瀕海戰鬥艦和未來的FFG(X)護衛艦引入挪威的高亞音速隱形反艦導彈“海軍打擊導彈”(NSM),堅持走亞音速、隱形路線,而不是研發與鷹擊-12類似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是有原因的。
圖片:LRASM反艦導彈
不過,美國海軍對於亞超結合的俄羅斯3M-54E“俱樂部”和鷹擊-18反艦導彈評價很高,認為它們飛行機製很“完美”,其實當年他們也讓阿連特技術公司發展能夠模擬“俱樂部”的ZGQM-173A多階段超音速目標(MSST)的亞超結合靶彈,結果美國海軍在2015年取消了這一計劃。
圖片: ZGQM-173A
當然,大家可能會問,美國都把MA-31全身摸透了,怎麼中俄還在繼續裝備Kh-31和鷹擊-91,還開發全新的鷹擊-12呢,其實,最關鍵的導引頭和依托彈載計算機的獨特突防航路設計,是不可能給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