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機著艦有多難?相當於刀尖上起舞,美海軍四十年摔了上萬架

戰鬥力強大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
航母戰鬥力的核心就是它搭載的數十架各型飛機,其中艦載戰鬥機的戰鬥力最為強大,不過,雖然艦載戰鬥機在航母上的起降看起來非常酷炫,但對飛行員來說,想要駕駛飛機安全返回航母,無疑是最困難的工作,在夜間或者惡劣的天氣情況下這項工作的困難程度更是再度增加。
據悉,從1947~1987年的40年中,美國海軍共損失了12000多架各型戰機,死亡的飛行人員超過了8500餘名。在這些人里,有70%的飛行事故都是在航母上起降時發生的。雖然近些年來美軍損失的飛機數量正在逐步減少,但是每年也會有超過15架。而大家之所以覺得美國飛行員的飛行技術好,美軍艦載航空兵部隊的戰鬥力強大,這些也都是靠數千名同行血的代價換來的。
在航母上起降相當於在刀尖上跳舞
航母上艦載機的作用有多大?現代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都在500公里以上,再加上機載反艦導彈150~300公里的射程,所以艦載機的攻擊距離可以達到650~800公里,這一數字意味著艦載機可以在敵方艦隊發動攻擊前就做出有效的打擊,所以,自1920年開始,世界各國就在努力的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戰鬥機。
航母艦載飛行員特別難培養,受技術等各種原因限制,航母雖然擁有所有軍艦中最寬大的甲板,但它甲板的面積僅僅是陸地機場的1/50。而這小小的面積,卻要搭載比陸地上更多的飛機,同時還要保證它們的有序起飛和降落。有句話說,艦載飛行員的風險係數是航天員的5倍,普通飛行員的20倍,從這句話中也可以證明他們工作的不容易。在起飛和降落中,降落要比起飛更加危險,航母在海上處於不斷的運動中,受海風,洋流等影響,航母甲板在前後、左右、高低等6個方向在做不確定運動,所以要降落到處在無規律六自由度運動的航母上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能夠提升安全性,摸索出更有效的降落技術,美軍在海軍艦載航空兵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甚至將航母進行改造。不過不得不說,改造後的航母起降作業依舊危險。當時的美軍之所以飛機數量損失慘重,一方面是因為正處在螺旋槳飛機和噴氣式飛機交替的時候,需要一些時間來進行磨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航母本身的設計存在一定問題,航母艦載飛行員的訓練也並不完善。
但是直到今天,雖然美國海軍的經驗豐富,技術完善,艦載機損失數量依舊驚人,據數據統計,美國航母艦載機白天降落平均事故率高達4%,夜間事故率達到了驚人的12.5%。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損失慘重,但美軍確實從中培養出了優秀的人才,掌握了比其他國家更為豐富的航母起降經驗。而他們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也值得我們充分借鑒,只有少走彎路,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