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柔性充氣式返回艙測試異常,美國航天局專家為何作出高度評價

中國航天在2020年並未受到病毒的消極影響,相關任務穩健進行,近期更是捷報連連。長征5B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載人飛船完成階段任務。但也出現了一個意外,首次進行試驗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表示,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新型空間運輸飛行器的試驗艙。至於本次任務,就是要對這一試驗艙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出現異常不就意味著失敗了嗎?不少國人表達了失望的情緒,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失敗與成功並行,異常並不稀奇,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此次失誤,未來的成功需要這些失敗的經驗。
事實上,雖然載貨艙返回失敗,但在相應技術上中國卻取得了成就。即便是作為傳統航天強國的美國,也不得不關注此次發射。美國宇航局專家表示,應該正確看待中國航天的發展,因為他在中國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試驗中看到了未來超越美國的可能性。再回到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這一設備,本質上而言它是一種充氣外殼的裝置,在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後減少速度衝擊,避免受到因和大氣摩擦導致的燒蝕或者與地麵水麵撞擊的傷害,使用它可以減輕飛船或返回艙重量。類似的裝置,美國曾在火星探測器中使用,但在載人飛船和貨船返回艙上,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嚐試的國家,目前還沒有第二個國家掌握這一技術,可以說雖然失敗,卻首次趕超美俄。正是如此,美國才會格外關注此事,即便中方首次嚐試失敗,美方也不敢忽視。
而對於中國而言,既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難免不會被“紮嘴”。這也警示我們在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探索時,倍加小心,哪裏有問題就解決哪裏,也警醒著航天工作者們要更謹慎、更準確、更科學的精神對待航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