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東方時報》近日報道,在本月25日解除了全國緊急狀態後,安倍政府卻陷入了另一個很深的泥潭。他正在面臨著執政以來內閣支持率「跌停」的巨大危機,這一危機可能導致他在明年9月提前結束任期。
報道中提到,在5月23日和5月25日之間公布的一系列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安倍內閣的支持率為29%和27%,按照慣例來看,支持率不足30%是政界的「危險水域」,堪稱警戒線,所以安倍的內閣事實上已經不能成為「被信任」一方。據稱,這種嚴重危機與日本最近幾個月非常低迷的經濟有脫不開的干係。
專家分析,這種經濟低潮期來自於安倍內閣極為保守的防疫措施。在新冠肺炎開始時候,政府就表現得過於謹慎,用長達半個月時間討論決定是否採取封閉國家的手段來防疫,事後決定限制入境時候已經晚了。此外,政府採取的諸如「每家發口罩」、「民眾募捐物資」等手段也被指非常多此一舉,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但相比於這些措施失當,安倍內閣失去信任的真正原因還是經濟問題。日本在2020年第一季度GDP步入二戰以來最低,民眾怪罪於安倍的「全國停工」行為。因為據稱本可以採用重點地區重點防禦,輕度地區可適當不停工,但緊急狀態卻癱瘓了全國的經濟。再加上這種世界性的疾病重創了旅遊業和進出口貿易,這些正是日本的經濟支柱。多方重壓之下,日本國內經濟跌入低谷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更火上澆油的是安倍的一些政治舉措,包括延長檢察官退休年齡(可能會導致司法不公正),以及奧運會遲延決定(民眾認為政府過於拖延)、「黑川醜聞」事件、東京都醫護人員感染事件等,這讓他的競爭對手石場茂在民眾中找足了支持點,並贏得了很多民意。目前石場要做的唯一一點只是提高自己在自民黨中的支持率和贏得席位,就可以輕易取代安倍的位置。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柯蒂斯認為:在疫情中,安倍的表現像極了一隻跛腳的鴨子,搖搖晃晃又猶豫躊躇。他的所有措施都要有諸多顧慮,這恰恰耽誤了最貴的時間,而且讓人感覺非常不適應。而他認為一個政府就應該在合適的時候不要過多考慮到結果,而是採取果斷的手段,甚至包括強制力在內,這樣才能稱為「政府」而不是「民眾談判所」。
而評論稱,從疫情的死亡人數上看,安倍政府可以說做得並不是很差,截止目前日本國內確診病例在1.6萬,而死亡人數僅860例。這對一個上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了。目前緊急狀態已經解除,日本也暫時沒有再反彈跡象,即使這樣為什麼民眾仍對政府頗多微詞,以及對安倍本人表示很失望?
而答案可能追溯回來還是因為經濟問題,人們把金錢的損失歸結到政府頭上是很正常的。這在發達國家政權形式比較穩定尚好,但在巴西這種發展中國家政府就變的岌岌可危,甚至總統不得不出動軍隊接管重要部門防止暴亂。
即使這樣,目前巴西政府也已經頂不住巨大的壓力,在疫情最高峰時候選擇開放了聖保羅這國內第一大城市,來緩解經濟崩潰的趨勢,有人預測接下來也許還會有更嚴重的災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