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下午,長征五號B型火箭首次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航天事業上的又一重大成果。那麼發射後的長征五號B型火箭殘骸如今在哪裏呢?美國《太空飛行》網站5月9日發出了這樣一條消息,稱當前美軍方正緊盯長征五號B火箭殘骸,警惕它掉落地麵造成損傷。

↑長征五號B型火箭發射
原來,長征五號B火箭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貨物返回艙等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後,火箭殘骸還在太空中飛行,由於發射上天後,它的飛行速度很快,而且高度足夠高,所以它依靠慣性沿著近地點152公裏、遠地點270公裏的橢圓軌道一圈一圈地繞地球飛行。

↑火箭飛行模擬圖

↑一級火箭脫離模擬圖
很顯然美國軍方的雷達對它進行了監測並進行了軌道運行分析,根據他們發布的追蹤報告預測,他們認為該火箭殘骸很可能將會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日23時35分到11日23時35分之間重返大氣層,也就是說長征5號b型火箭的一級殘骸將墜入大氣層中,稱“長約100英尺(30.48米)的中國長征五號B火箭很可能將於11日以不受控製的方式脫離軌道,成為數十年來重返大氣層的最大物體”。不過他們還認為“具體時間很難預測,因為大氣阻力和太陽活動的變化(太陽風等)都可能影響其重返大氣層的時間。”

↑發射台上的長征五號B型火箭
不單是美國軍方,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你對長征5號b型火箭的殘骸給予了較多關注,該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稱,之所以對該火箭殘骸的動態比較擔心,是因為它是繼1991年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之後最大的失控並重返大氣層的物體。這個長30餘米,直徑達5米的火箭殘骸,“尺寸比近年掉落大氣層的其他航天器殘骸都要大得多”。

↑航天器墜入大氣層破碎燃燒情景
那麼真的是如此嗎?中國航天領域專家邢強博士對此作出了解釋,認為雖然長征5號b型火箭的殘骸長30多米,直徑達5米,但是由於火箭一級推動部分本身的結構看上去雖然比較粗大,實際上內部主要是圍繞著儲放燃料用的,嗯,內部的燃料在發射過程中消耗掉之後,剩餘的火箭殼體質量就不大了,所以它隻是看上去體積大而已,而且當它進入大氣層後,以鋁合金為主的殼體大都會在大氣層中燒蝕掉,因此基本不會對地麵造成危害。

↑航天器墜入大氣層破碎燃燒情景
更何況,這個火箭殘骸的降落地點也是有講究的,實際上它的飛行軌跡早就被進行過精密計算,一般情況下它會降落到南太平洋的無人區,即被稱為“航天器墳場”的尼莫點,造成人員傷亡的可能性基本為0,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它的降落會造成地麵損失。

↑被稱為“航天器墳場”的尼莫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