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官宣:“更威猛的殲-10”即將出現!隱身版殲-10要亮相了?

近期,由國防軍事頻道《國防科工》播發的一則關於殲-10型戰鬥機改進的新聞,在軍迷群體中再度引發了熱議:節目在談及殲-20隱身設計與高顏值的關係時,中間突然加了一句“殲-10家族或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這一句話,然後繼續說殲-20的事,表示“殲-20在戰機信息化、智能化方麵永不止步,引領中國特色的技術發展,將飛行技術推向極致”。
這個解說詞,稍微有點語文功底的人都會感到“殲-10家族或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這句話加的非常可疑,難道是讓殲-10具備殲-20一樣的隱身能力?此外,起碼到目前為止,殲-10型戰鬥機還有一型技術改進的型號沒有出現(也就是傳的沸沸揚揚的殲-10D),而且有可能很快就要出來亮相了。
殲-10曆史回顧
大家都知道,殲-10戰機自1998年3月23日首飛,到2004年3月定型試裝以來,共發展出了大小四個不同技術狀態的改進型:
分別是:作為“白板型”的殲-10;
在“白板型”的基礎上對機載火控雷達、電子對抗、綜合化航電等子係統進行全麵升級、改善了整機勤務性與使用壽命的殲-10A型(還有一個技術狀態與殲-10A相當、作為同型教的殲-10S);
全麵升級氣動外形、更換DSI進氣道、使用以新一代無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具備第四代特征的新型綜合化航空電子係統的殲-10B;
以及在殲-10B的成熟氣動外形上繼續升級、重點更新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殲-10C。
通過這些型號我們可以發現,殲-10的改進基本上遵循了“兩小步並一大步”的原則,殲-10“白板”和殲-10B作為首先邁出去的“一小步”,讓殲-10係列戰機首先跨入了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的門檻,同時也因其“型號過渡”的性質,批產數量並不多,而殲-10A型和殲-10C型戰鬥機作為跨出去的“一大步”,不僅產量較高,也使得中國空軍的國產戰術飛機分別達到了典型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中後期型號的技術水平。
“殲-10D”是否有可能出現?
那麼,既然殲-10戰鬥機列裝16年以來,前後發展出來四五個改進型,它的技術改進是否會繼續下去、實施改進又將有怎樣的改進策略、最近被大家傳得沸沸揚揚的“殲-10D”型戰機有沒有可能出現呢?
殲10隱身版想象圖
(作者微博:lovely_swift)
其實,大伊萬在前年到去年的態度是比較鮮明的,即參考美軍在三代機、三代半戰機改進上的現成經驗:
F-16C/D型戰鬥機隻改進到了F-16E型,而F-16A/B則隻改進到F-16V就停止了升級;
至於F-15C/D和F-15E,美軍甚至一開始就不打算繼續改進、而是用到壽命結束拉倒;
F/A-18E也是一個道理,即對於現有的第三代戰鬥機機隊實施有限改進,升級到三代半戰鬥機的性能,而對於現有的三代半戰鬥機則維持現有的技術狀態,等待換裝第四代戰鬥機。
F-16V
參考美軍采取的這一裝備建設策略,我軍的殲-10C對比F-16E/V、殲-16對比F-15E/SG這種機型,雖然在部分機載分係統、任務多元化程度上的技戰術性能各有長短,但是整體上是處於同一技術水平的,大概都相當於三代半戰鬥機中、後期水準。故而,即使不實施過多的技術狀態改進,我軍靠現有的殲-10C和殲-16,在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應付美軍的F-16E/V與F-15E之類的“同類目標”威脅,這也是完全夠的。
F-15E
但是,伴隨著美國空軍、美國海軍航空兵這幾年的路子越來越讓人“看不懂”,美國空軍開始采購在F-15E上繼續“深度挖潛”的F-15EX型,而美國海軍則開始采購在F/A-18E/F Block2上改進的Block3型,這兩種“幾乎用上了所有四代機技術”、“除了不能隱身”的第三代戰鬥機“終極版本”,在事實上對我軍現有的殲-10C和殲-16再度形成了技術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正如咱們前天剛剛說過的那樣,我軍保持同樣的技術改進步伐、在殲-10C和殲-16這兩個機型上做同樣的“挖潛”,似乎是裝備建設上的必由之路了。
F/A-18E/F Block3型
除了應對美軍“同類目標”的威脅,咱們先前也說過,殲-10C和殲-16兩種戰術飛機,注定是要用上幾十年、甚至是要用到2050年代去的,別說我軍了,饒是美軍,手頭的三代半戰鬥機也要用到2045年左右。而從現在到2050年,中間還有30年時間,即使是從正常的技術改進與換代的角度來講,三代半戰鬥機也有部分實施技術改進的需求,而且這種改進可能會伴隨著軍事航空、電子工業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頻繁。最後,殲-10C型戰鬥機在最近兩年的“金頭盔”、“天鷹杯”競賽上表現優異,在去年的中泰“鷹擊”軍演上也成功壓製了JAS-39C戰機,大伊萬認為,殲-10C表現出的優良的技戰術性能,客觀上也給相關廠所推進改進型項目提供了助力。
殲-10C型
殲-10C的改進策略
當然了,話雖然說是這麼一說,可是這個“殲-10係列更威猛的兄弟”,到底是個什麼型號、可能會采取何種技改路線挖潛,大家現在還都處於莫衷一是的狀態。大伊萬覺得,根據目前殲-10C的技術狀態評估,參照中國空軍的部分戰術需求,這位“更威猛的兄弟”的改進策略,起碼有上、中、下三種可能性。
殲10隱身版想象圖
(作者微博:lovely_swift)
“下”等改進策略
先說“下”吧,“下”可以被稱為有限改進型,也就是在當前殲-10C型戰鬥機的基礎上,更換FWS-10“太行”發動機的最新改進型,有限改進航空電子係統,畢竟現在已經小批列裝殲-20的“太行”發動機某改型已經基本成熟、且推力超過AL-31FN-M1了嘛。經過這一輪改進的殲-10C型,其空戰性能基本上可以壓倒美軍推出的“經濟適用版”改進型F-16V,或者“高級版”的F-16E,但這方麵的問題是,目前殲-10C型戰鬥機已經開始批產換裝“太行”,如果是隻安裝了新型“太行”發動機、做有限小改的殲-10C戰機,完全沒有必要將其稱之為“更威猛的改進型”。
換裝“太行”發動機的殲-10C
“上”等改進策略
“往下改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再說到“往上改進”,那可能就是已經傳言了好幾年的隱身版殲-10D項目了。相比較“往下”,殲-10D的改進策略堪稱“脫胎換骨”:需要給殲-10戰機做隱身化修型,增加保形油箱提升燃油係數,甚至增加腹部彈艙或類似於F/A-18E/F Block3的EWP武器莢艙。而航電係統自然也要向殲-20看齊,同時,經過這麼一番升級之後,原有的FWS-10“太行”係列發動機推力必然不夠,故而大概率要配FWS-15型發動機。說白了就是把殲-10C給改成一個“準隱身”、“準四代”的機型,戰術性能全麵壓製美軍的F-15EX與F-16E/V,在裝備定位上甚至可以直接與FC-31陸基型號展開競爭,可作為“中型第四代戰鬥機”使用。
殲10隱身版想象圖
(作者微博:lovely_swift)
關於這一技術改進路線,大伊萬認為,可能性比“有限改進”還要顯得不靠譜:
殲-10的基礎設計就不是個隱身戰機
首先,單純以殲-10型戰鬥機的基礎設計來講,其第三代戰鬥機的底子就絕對沒有可能改成第四代戰鬥機,而要實施所謂的隱身修型、更改氣動等,那就不是在“改進”、而是重新設計一架新的中型第四代戰鬥機了;
其次,以殲-10型戰鬥機的掛載能力而言,想要在其腹部加裝腹部彈艙、在其機身背部加裝保形郵箱,難度也都相對較大,可能會對氣動性能產生負麵影響;
此外,如果真要實施這麼巨大的技術改進,還要配備與殲-20相同等級的、完備的四代機航電設備,這改進成本必然會高的難以想象,如果最後價格接近第四代戰鬥機而性能隻能達到“終極三代半戰機”的水平,顯然就得不償失;
更不用說,以殲-10型戰鬥機當前在中國空軍中承擔的戰術位置、改進潛力而言,未必能夠擔負起如此重大的責任,該機相對較小的機體、相對較小的燃油係數和作戰半徑、相對較弱的掛載能力始終是邁不過去的、一旦要邁就要付出代價的坎。
隱身版殲10與殲20想象圖
(作者微博:lovely_swift)
故而,大伊萬覺得,即使這個把殲-10型戰鬥機改進成具有隱身能力的“準四代機”的“殲-10D”項目真的存在,也未必是我軍主導的項目,可能隻是廠所項目而已。
“中”等改進策略
除了一個“最高”一個“最低”,殲-10C改進其實還有一個“中間選項”:繼續強化殲-10C型戰機遂行雙重任務的能力,實施相對有限、但有所側重的技術改進。
殲-10C
其實這種改進策略,咱們在提美軍對F-15EX和F/A-18E/F Block3的改進時已經提到過兩次了:參照美軍改進這兩個機型的做法,殲-10C的後續技術改進可在不改變氣動外形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地升級綜合航電、電子對抗係統,繼續增強其戰場態勢感知與數據處理能力;機體表麵塗覆吸波塗料,並采取主動隱身與波束對消等“新鮮玩意兒”,有限度地提升其隱身性能;通過使用低可探測性外掛物莢艙(EWP)、使用半埋掛架、增加翼尖掛架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其外掛靈活性,強化殲-10戰機的多用途性能。
低可探測性外掛物莢艙
這種升級措施相比“有限升級”,其改進成果相當巨大,而相比“隱身改進”,性價比又顯得相對較高,同時和美軍的F-15EX、F/A-18E/F Block3類似,這種升級措施不僅可以用於殲-10C後續批次的製造,還可以在MLU(中期改進)周期內用來對現役的數百架殲-10B/C型戰機、甚至部分殲-10A進行升級。改進後的殲-10不僅可以更有效地遂行對抗F-16E/V和F-15EX等機型的任務,在有第四代戰鬥機參戰的戰場上可以具備更好的戰場生存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更好地承擔多元化的對麵攻擊、防空壓製等任務,成為一種真正“好用”的雙重任務機型。
大伊萬認為,相比較前兩個方案,這一方案花錢最少,辦的事兒最多,也最符合空軍的急迫需求,可能性也是相對最大的。
其他“非主流”改進策略
當然了,除了這“上、中、下”三個改進策略,還有兩個“非主流”型號:一是目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巴基斯坦準備采購殲-10CE的當下,沒準這位“更加威猛的兄弟”就是殲-10CE;二是在殲-10S已經逐漸落後的情況下,沒準這位“兄弟”也可能是殲-10C的雙座型號,但究竟是隻具備同型教功能的“殲-10CS”,還是具備同型教加隨隊電抗的“殲-10CSD”,咱們就完全沒有辦法實施預測了。
外貿型殲-10CE(圖源:中航工業)
三代機博弈任然長期存在
總而言之,以殲-10、殲-11、殲-16為代表的機型,一方麵伴隨著四代機的批量入役,這些機型在未來的存在感注定逐漸降低,而另一方麵,裝備的長尾效應又使得這些機型不可能很快、全麵退出曆史舞台。
故而,在當前美軍仍然未放棄三代半戰鬥機、繼續改進其主力三代機F-15、F-16、F/A-18的當下,我軍怎樣針鋒相對、有所側重地對手頭的殲-10、殲-11、殲-15、殲-16實施升級,到底是選擇現有機體改進,還是直接造新機,亦或是“造新機+現有機體改進”雙軌並行,同樣是值得我們長期關注的話題。